Being Boring

Monday, May 31, 2021

为什么国家不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息?

 为什么国家不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息?

等 

有三种理财产品:
1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不保本,不保收益
2 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不保收益
3 保证收益型:保本,保收益

lz的问题我理解是想问国家不允许保证收益型存在的原因。但实际上,银监会并未禁止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2005年2号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保证收益型理财做了如下规定: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2005年2号令和2011年5号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
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
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产品期限调整、币种转换等权利,也可以是对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应当由客户承担,并应当在销售文件明确告知客户。
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因此,银监会并未禁止发行该类产品,而是此类产品必须是有条件的保证收益。

比如农行的这期保证收益型产品(理财产品及风险和客户权益说明书 保本保证收益型),农行享有提前终止的权利。这样就保证假设产品收益出现不足覆盖整个产品存续期间成本的情况时,农行能够及时终止产品,将影响降到最低。

确实,比起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类产品,保证收益的产品数量较少。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优点是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满足对资金安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的要求。保证收益产品的缺点是银行承担了较大的兑付风险和监管风险,毕竟保证收益产品安全性等于存款而收益高于存款,如果在季末等敏感时点发行,很难摆脱高息揽储的嫌疑。因此,通盘考虑后,银行通常会为大型企业客户定制该类产品,以便维护客户,较少为普通客户大规模发行该类产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