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Boring

Friday, June 4, 2021

大童英语辅导1个月实践感想

 给大童辅导英语,首先要以大童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当年都是4年级开始学英语,真真正正是大童起步。


回忆整个学习过程,最大的问题是:
1.过于重视语法
2.阅读文章过短,而且都是在词汇和长度上压缩过、过了n道水的文章
3.听力渣到极点
这三点不足,是因为国内英语考试不需要很深。如果考试阅读和单词选择题拉到GRE一半难度,听力选用真正的常速英语比如big bang theory,英语水平可以迅速得到极大改观,但会引出两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到底学多少英语算够用?这样对边远地区公平吗?

根据我对老大学校(英语特色校)的观察,目前他们的学法和我小时候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别是:
1.听力语速明显上升
2.强调跟读
3.不讲音标,运用自然拼读
4.有口语考试

在我看来,学校做的已经不错,不足在于阅读。因为学校课时安排,只能家里自己辅导阅读。现在最流行的分级读物加小说派,关键词是“盖兆泉”,主要思想是按难度阶梯化读一些分级读物,同步搞听力。去年我实践这一派有很大的几个障碍:
1.我的孩子人比较内向,让他开口不容易的,跟读极易引起孩子反感
2.幼稚没意思,孩子看完了不愿意听,听力上升慢
3.跟读费时间,弹钢琴已经很费时间,不能再搞这么费时间的项目了

分级派走不通,干脆走了旁门左道的路。受到水木一个贴的启发和讲原版书的“李岑”启发,在学校已经教过好几年的基础上,直接切入章节书。选用了英国的Horrid Henry,这套书有几大优势:
1.每本书四个短故事,每个故事13-18分钟,每天讲一至两个刚好讲完,一点不累。
2.有声书配音极生动
3.英音
4.全套25本,单词重复率超级高

目前实行了1个多月,能显著观察到:
1.英语理解力上升
2.好感度增加,平常能熟练应用what a xxx boy来形容弟弟
3.愿意早晚洗漱听英语

具体做法是:
1.对着书放音频,他不懂的地方他按暂停,我用中文解释,一般整句解释,再强调某个不认识的单词。
2.看完书,这个故事的音频再听一遍
3.平常想听就随便听以前看过的故事

这么搞肯定没有从分级读物和拼读一点点搞起基础扎实,但是校内已经很扎实地推进了,我认为家里飘一点没事。

我的感想是:
1.尽量激发大童的积极性,让他自己听自己愿意听的东西。大童非常喜新厌旧,不喜欢反复,不要让他看已经看过中文版的东西。
2.audible的有声书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如果喜欢英音就看看audible.co.uk上同龄小孩在听什么。专业人员讲得太好,轻松模仿各种人物声音,他们的声音是有角色、有情绪、有性格、有温度的。比父母讲高明很多,增加很多生动感。从操作角度,父母放一会音频,停下来讲讲中文,相对不累,容易坚持。
3.控制深度,少讲语法和词语拓展。我忍不住会讲:“that后面是个从句,是解释前面那个动词的”,他根本不要听的好吗!建议遇到从句请用“XX什么呢,什么是”解释带过。比如”True, his shelves were filled with toys, but nothing he still wanted to play with”中文解释意译成“是的他架子上很多玩具,但没有什么呢,没有他还想玩的”。
4.少现场查字典,费时间。比方看到rhubarb,你说这是个蔬菜,他会问什么菜,你查个中文名给他。他又想看图,你查图给他看,再看看百科什么的,15分钟就没了。
5.对孩子放低要求,少考察,模糊处理,不要求一定百分之百搞懂和记住。
6.一开始比较难,生词非常多,后来他记住了第一个字母和后面几个字母的高矮轮廓,但在语境里能知道他们的意思。这就够了。





老二英语启蒙

 

孩子父母均为民间英语爱好者,喜欢通勤和早饭时听英语。老大启蒙晚了,一开始就跟读,路子错了,后来走不下去了,从此纯靠学校。因此老二2岁,我买了坊间最时髦的盖兆泉著作学习。去年春节,老二快2岁半,说话能力基本稳定,我就开始启蒙了。

实际上从半岁起我们就念了一些英文绘本,但给他讲英文书相当困难:只要每页超过1句话,或者页数超过10页,立刻失去耐心不看了。因此,最初阶段给他看培生预备级第一辑,每页只有一句话,每本10页内,无厘头风格很吸引小娃(哥哥当年4-5岁看嫌太幼稚)。培生第一辑录音是原版(千万不要买第二辑),很慢很清晰很好听。

之后遭遇了瓶颈,培生基础级句子多一点长一点,页数多一点,他接受不了。这时,我发现了神奇的One Person One Language模式,即家里有个人和娃完全说外语。说干就干,一天我突然切换到英语了,娃倒没哭,但是他有一段晚上不愿意和我睡觉,估计觉得妈妈有点奇怪(奇葩)。一个月后,他突然能坐住看很多绘本了。但我英语能力受到空前考验,即使在海外,我也从来没有每天说如此多英语。输出太多,储备的句式词汇已掏空。

OPOL三个月后,他能神奇地听懂不少话了。培生的基础级突然变得非常简单,但是这时候出现新的问题:分级读物是给4-5岁娃写的,2-3岁理解不了基础级里大量科普内容。后来我尝试引入当年为哥哥屯的绘本,他很喜欢,看不上丑丑的培生了。后来我们读了很多绘本,他比较保守,喜欢系列故事,因为熟悉的主人公让他有安全感。看过的比较好的系列有:

1.Little critter:无厘头,音频一般,娃喜欢。虽然不长,但其实文字难度远大于各种分级。

2.Usborne farmyard tales:图美,音频一级棒,语言匹配已完成最初0到1阶段启蒙的娃,认知完美匹配3岁娃,娃非常爱。这套每页上方是简单表述版本,下方是复杂表述版本,到认字阶段,可以娃读上面文字,家长读下面文字。

3.学乐带CD的一套Clifford大红狗:对应学乐的level2,故事比较曲折的一套。经过努力,终于喜欢上,音频还可以。

4.usborne第二个图书馆:图美,故事好,语言非常地道。非同一主人公所以看得慢,每本都要拼命说服他尝试,但是每本最后都很喜欢。提醒大家,一定要买凯迪克最新出的彩虹兔版,只有那版有音频。和上面farmyard一样,可以家长和娃各读一部分。缺点很明显,拿到手时我惊呆了:这套书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难度差异大得惊人,前半部分难度大约牛津树5,后半部难度远远超过牛津树9。

5.danny and dinosaur套装:算喜欢。读过绘本再看分级读物的语言真是简单到爆炸,没有从句,没有奇怪单词。

6.牛津树:看了一部分1-3级,娃非常喜欢,但是我研究了老大的书后发现,牛津树5级后认知难度太大了,3岁娃真的不明白圆桌骑士和穿越是什么,他们完全还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呢。这么棒的书,留着大了认字吧。

双11的时候,我买了牛听听,网红款好用诚不欺我!从此我走在了解放的大道上,再也不用整天辛苦地从喜马拉雅上下载,用格式工厂转音频,再上传存火火兔了。牛听听功能非常全面。给娃讲完故事,搜牛听听上的音频,立刻可以加进自己的专辑每天听起来,真乃听力训练神器,省了下载—转格式—上传的大量时间。每台机子可以设定4个专辑对应上面四个键,每个专辑都能记住听到哪里。有定时播放功能,我设置每天早上熏陶老大听力。

动画片强烈推荐big muzzy,简单,有趣,全年龄通吃,天天听音频,现在我俩娃都会背这个台词。

综合感想:
1.启蒙早好,越早越无痛,其实我认为女孩说话早,完全可以0岁启蒙。
2.对于1岁后启蒙的,一开始可以从指物说英语,做动作说英语开始,逐步过渡到说一遍英文,说一遍中文。慢慢过渡到OPOL,这样小孩不会懵。
3.牛听听很适合小娃,很省事,有助于培养听音频习惯。
4.千万不能屯书,孩子飞速地长大,他们绝不会浪费时间看比自己水平幼稚的书。
5.尽量买同一主人公的套装书,最好同一主人公买很多不同难度的书。我发现Arthur(亚瑟小子)、Berenstain Bears以及牛津树能符合这个要求。但是最好借一本试试水,爱上了再买一套。
6.最初的阶段最难熬,熬过以后海阔天空,随便读。
7.台湾的三位幼儿英语大拿各有特点:
汪培珽的书认知要求很高,适合大娃看,但难度曲线陡峭,恐怕学她书单给大娃启蒙很痛苦;
吴敏兰对家长讲故事能力要求很高,实际她的重点是培育兴趣,不适合这一代鸡血家长;
廖彩杏的培养听力理念没错,书单也不错,那些音频尤其好(只是太吵了!),但她给我的印象是她基本不讲故事,娃自己坐在那里听CD,真令人难以相信。
8.我认为孩子专心做事时放听力不妥,为了英语影响注意力不妥,适合睡前、刚睡醒、刷牙、洗脸、画画等活动听。

总体而言,只要孩子爱听的书,就玩命供给、持续不断地供给就行。

启蒙1年1月(3岁7个月):我只要用中文解释英语,他就大喊大叫说“我知道”。因此我认为他的听力已经提高到新水平,给他引入了黑猫和外研社童话盒子裸听(各种看过其它版本书的童话)。这俩个音频质量很高很吸引小孩,只要一放就挨着牛听听上认真听,时而很投入地哈哈大笑。


Monday, May 31, 2021

为什么国家不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息?

 为什么国家不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息?

等 

有三种理财产品:
1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不保本,不保收益
2 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不保收益
3 保证收益型:保本,保收益

lz的问题我理解是想问国家不允许保证收益型存在的原因。但实际上,银监会并未禁止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2005年2号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保证收益型理财做了如下规定: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2005年2号令和2011年5号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
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
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产品期限调整、币种转换等权利,也可以是对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承诺保证收益的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应当由客户承担,并应当在销售文件明确告知客户。
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因此,银监会并未禁止发行该类产品,而是此类产品必须是有条件的保证收益。

比如农行的这期保证收益型产品(理财产品及风险和客户权益说明书 保本保证收益型),农行享有提前终止的权利。这样就保证假设产品收益出现不足覆盖整个产品存续期间成本的情况时,农行能够及时终止产品,将影响降到最低。

确实,比起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类产品,保证收益的产品数量较少。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优点是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满足对资金安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的要求。保证收益产品的缺点是银行承担了较大的兑付风险和监管风险,毕竟保证收益产品安全性等于存款而收益高于存款,如果在季末等敏感时点发行,很难摆脱高息揽储的嫌疑。因此,通盘考虑后,银行通常会为大型企业客户定制该类产品,以便维护客户,较少为普通客户大规模发行该类产品。


金融行业具体的工作是什么?本科该不该从国贸转到金融?

 金融行业具体的工作是什么?本科该不该从国贸转到金融?

等 

就职于银行产品部门。就我自己的经历回答一下。

1、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数学类的东西,害怕学了金融之后提不起兴趣,也不知道具体金融行业做的工作是什么。知道大概概况就是指证券、保险、信托等等领域,但 是不知道在每个领域具体工作是做什么的?例如,数字图标分析?资金融通关系负责?这些形容的都太笼统,想要知道具体工作做什么。具体到每天上班做的事情是 什么之类的。还是说,在金融领域,各种类型工作都有?这些都不了解,找了很多资料还是一头雾水。望指点。

各种类型的工作都有,参照 

 的答案。还可以参考 zhihu.com/question/1996 这个问题中金融行业的答案,可以看出岗位内容非常不同。银行各方面工作都有,创新业务范围从承销到产品到交易,传统业务范围从拉存款到贷款审批到托管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在银行找到位置。优点是稳定而且基本都处在甲方位置上。

2、个人性格外向,喜欢有挑战 性、创造性的工作。不想做一成不变的工作。例如财务、会计、老师等等,那种不变的工作环境,不太喜欢。比较喜欢营销、传媒类的领域,偏好服务业、人际关系 处理、文案、公关等工作。这个只能怪当初专业没有选好。当初不想转金融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不了解到底要做什么,害怕是纯数字类纯研究类的工作,或者就是在 银行之类的金融公司做一成不变的工作。试问如果我转了金融以后在金融领域,是不是也有这类的工作?例如金融产品研究开发之类的。还是这些类型的工作,虽然 在金融领域,实际需要的是别专业的人才?

不是特别喜欢数学,做金融没问题。但是如果是特别不喜欢数字,做金融会很痛苦,毕竟金融领域是用数字构建。从你提问方式,和你对自己特点的描述来看,其实蛮适合做法律的,可惜法律就业不好,真是可惜。法律工作挑战性十足,项目个个不同;和数字打交道不多(都留给会计师干);与人打交道同时技术性强,越老越吃香。金融领域做私募股权项目或者承销的人,干的活和律师相仿,不过涉及数字略多。

3、如果不转专业,仍然读国贸。我知道目前的经济大环境,还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性强,工作对口,起 点高。但是主要想遵从自己的兴趣,毕竟有热情地工作才最重要。如果留在国贸,之后怎么发展?如何往我喜欢的领域发展呢?因为家里最近发生了非常特殊的情 况,以后经济的重担全部都要一个人承担。可能对经济方面需求会大一些。也许做别的领域起点条件都不如金融好,我又如何能协调好兴趣和经济方面的关系呢?

衡量你的学校、你所在的地区,问问最近毕业的学长们,如果只能找到金融业底层销售(支行、网点、营业部)的工作,还是要慎重考虑。

4、 如果读金融,打算继续保研或者申请国外比较好的学校,专业应该还是金融,这样一路下去专业性强。如果读国贸,现在情况已经不好找工作。继续下去肯定要改专 业,如果根据兴趣,以后想读研或者出国要往哪方面发展呢?我有想过经济传媒或者市场营销类。如果这样衔接下去会不会不太。。而且个人对创业方面特别有兴 趣,又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总之一切都是迷茫迷茫。

如果家里经济有困难,就别出国念金融了。念金融越早就业越好,这是一门实践的学科。

5、如果转专业过去之后,金融班的人才多,竞争大,相对的专业排名也会下降。相比于国贸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自己能比较突出。这些对以后的影响都大吗。

不重要。前提是你得有热情,不讨厌数字,最好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另外,这行最重要的是自己得特有想法,原创的那种。用电影margin call里面的话说,得“脑子灵、出手快、会耍赖”。

最后细化一下最重点:1、也许以后不做和金融或者贸易有关的工作,现在读哪个专业对我以后想从事自己兴趣的领域更有利? 2、转专业多付出的精力,更大的竞争,值不值得转?

如果在国贸和金融里选一个,还是金融好点。大二转应该不困难啊。我还是硕士才转的呢。


为什么有些姑娘就是掌握不了高跟鞋?

 为什么有些姑娘就是掌握不了高跟鞋?

舒服、方便、好看是穿戴的终极目标。但没有办法同时达成三项目标。
如果想既舒服,又好看,唯一方法是牺牲方便,即上下班步行多时穿跟高2-3厘米的平跟鞋(不要穿旅游鞋),在办公室穿高跟鞋。
由于办公室有地毯,且站立时间较短,用这种方法可以驾驭任意高度的高跟鞋,显得精神又漂亮。同时上下班步行很舒适,脚舒服人就愉快。
另外的好处,是减少对高跟鞋的磨损。高跟鞋,是所有鞋里最娇气的,只要有鞋面一点点磨损,就会显得很残破不上档次。如果在室外穿,高跟鞋只能支持一季左右。在室内穿,可以延长3-4倍的寿命。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未来在哪?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未来在哪?

等 

作为理财产品开发运营管理人员,看到这个问题不禁汗颜。我觉得余额宝相比理财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1. 起点为1元
据我所知基金销售起点通常为1000元,但是未查到相关监管要求,今年以来更是降低至1元起,应是得益于证监会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相比之下,银监会监管严格很多,要求银行理财的门槛为5万元(低风险评级)和10万元(高风险评级)。以银监会的风格,此项不可能降低到1元。

2. 7天24小时T+0随时赎回
余额宝可以T+0随时赎回,7天24小时均可赎回。银行开放式理财一般实现的是早8点至下午4点可以T+0到账,晚上不允许赎回或者可以预约第二天赎回。银行为什么这么规定?因为如果下午4点至晚上24点之间允许实时赎回,就需要用银行存款先行兑付理财产品的客户。但是从银行角度看,理财产品是待客理财,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不可以将资金混同运用。如果晚上用存款去兑付理财,相当于银行为理财提供了1天的零息贷款。因此7天24小时赎回很难得到银行法律部的认可,更不要提通过银监会的各种检查。余额宝其实涉及相同的问题,现在支付宝一定是用客户的沉淀资金兑付余额宝客户了,不同的地方在于,支付宝余额本来就是0利息的,所以支付宝以0利息贷款给余额宝客户也不会亏本。
此处还涉及令一个问题:投资天弘基金是有可能亏本的,如果支付宝已经把本金付给客户,而基金实际亏本的话,亏损由支付宝承担。

综上可见余额宝的优势很难被银行理财复制。银行理财的优势在于本金收益较为有保障方面:
虽然银行理财和基金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试问哪个银行理财敢不按说明书兑付收益?基金的净值波动就不同了,基金的收益是真正浮动。理财是(名义上)非保本浮动收益,基金是真正非保本浮动收益。余额宝推出的时机非常好,正是银行间钱荒时期,收益率非常高,但是现在收益率正在逐步降低中。什么叫浮动收益?举个例子,当天本来收益率是6%,基金规模是10亿元,但是当天有一特别有钱的公司申购了10亿元,瞬间当天所有人收益率都降低到3%。理财通常说明书说收益多少就是多少,当天再多申购也不会稀释大家的收益率。

我个人认为理财真正可以学习余额宝的是随时支取、使用便捷。比如,当客户刷卡消费时,假如存款为0时,自动将开放式产品赎回并消费变现的现金。当然,这个流程改变很痛苦并且又会涉及到非开放时间处理的问题。。。


哪些品牌的女士大衣值得推荐?推荐理由是什么

 哪些品牌的女士大衣值得推荐?推荐理由是什么?

 等 

版型什么的得靠不停的试,多试少买是硬道理,力求买一件是一件,牌子只是参考:


1 eland集团各种牌子,如prich,teenie weenie,scofield等,风格比较职业,但要警惕他家有许多小家子气设计。
2 maxmara旗下牌子,如max co,iblues,sportmax等,风格相对淑女。
3 club monaco,风格较为都市时髦,但有时太时髦了。

材质上,max系列和club monaco有时候会用压缩羊毛/呢子,我非常不喜欢,又硬又重又不保暖。这三个专柜中国都不少,max系列和club monaco代购划算, 而且2的意大利代购业和3的美代非常方便成熟。

除了这些,theory也很好,价格比这些高一个档次,专柜更少。

其实,北京有很多本地牌子也不错,价格比较划算,全羊毛大衣2000-4000之间。